六合彩app
2000-2007年CSSCI论文统计
	文章来源: 点击数:  更新时间: 2018-07-08
    
 
      |   序号   |    论文名称   |    作者   |    期刊名称   |    发表日期   |  
  |   1   |   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在20世纪的多向展开   |    季水河   |    文学评论   |    2005年第4期   |  
  |   2   |    清代诗学的话语分析   |    李剑波   |    文学评论   |    2005年第1期   |  
  |   3   |    学科意识与体系建构的学术效应——关于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学科的   |    党圣元   |    文学评论   |    2004年第4期   |  
  |   4   |    读吴承学《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》   |    党圣元   |    文学评论   |    2004年第5期   |  
  |   5   |    明代六朝派的演进   |    雷磊   |    文学评论   |    2006年第2期   |  
  |   6   |    再论普希金的文学人民性思想   |    张铁夫   |    外国文学评论   |    2003年第1期   |  
  |   7   |    萨特与加缪的恩怨   |    吴岳添   |    外国文学评论   |    2003年第2期   |  
  |   8   |    从拉伯雷到雨果——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谈起   |    吴岳添   |    外国文学评论   |    2005年第2期   |  
  |   9   |    贝克特-充满矛盾的作家   |    吴岳添   |    外国文学评论   |    2006年第3期   |  
  |   10   |    马克思主义对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的影响   |    吴岳添   |    外国文学评论   |    2007年第3期   |  
  |   11   |    法国反战小说的新篇章   |    吴岳添   |    外国文学评论   |    2006年第2期   |  
  |   12   |    放翁词的艺术追求与江西诗风   |    刘庆云   |    文学遗产   |    2006年第3期   |  
  |   13   |    论杨慎诗歌创作的师法历程   与风格趣向   |    雷磊 陈光明   |    文学遗产   |    2007年第4期   |  
  |   14   |    亦中亦西 恒新恒异—论蒋孔阳美学思想的超越性   |    季水河   |    学术月刊   |    2004年第2期   |  
  |   15   |    波希米亚——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花园里的奇葩   |    吴岳添   |    外国文学研究   |    2004年第6期   |  
  |   16   |    论普希金的文化归属   |    张铁夫   |    外国文学研究   |    2006年第2期   |  
  |   17   |    普希金的中国和中国的普希金   |    黎跃进   |    外国文学研究   |    2001年2期   |  
  |   18   |    黎萨尔的选择与困惑——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个案研究   |    黎跃进   |    外国文学研究   |    2006年第4期   |  
  |   19   |    卡塔西斯:一种亚里斯多德式的叙事伦理批评原则   |    李志雄 季水河   |    外国文学研究   |    2007年第3期   |  
  |   20   |    论普希金的世界性   |    张铁夫   |    外国文学研究   |    2007年第4期   |  
  |   22   |    江西安福方言表复数的“物”   |    雷冬平 胡丽珍   |    中国语文20070629   |    2007年第3期   |  
  |   23   |    试论湖南汝城话的归属   |    陈立中   |    方言   |    2002年第3期   |  
  |   24   |    语气助词“便是”的语法化及相关结构研究   |    雷冬平   |  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 |    2007年第2期   |  
  |   25   |    “除了”式的语义研究   |    朱军 盛新华   |    语言研究   |    2006年第2期   |  
  |   26   |  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媒介背景——电视   |    王勇   |    国际新闻界   |    2006年第5期   |  
  |   27   |    “集团化”潮流中地(市)级新闻产业的出路   |    樊昌志   |    新闻大学   |    2000年总66期   |  
  |   28   |    中国新闻传播业任重道远   |    樊昌志   |    新闻记者   |    2002年2期   |  
  |   29   |    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追问   |    王勇   |    新闻记者   |    2003年第12期   |  
  |   30   |    党报核心竞争力:从权威性到三位一体   |    樊昌志   |    新闻记者   |    2004年第2期   |  
  |   31   |    重新审视和厘清媒介“社会责任”   |    樊昌志 夏赞君   |    新闻记者   |    2006年第12期   |  
  |   32   |    什么重要?——对“‘8.13’”湘西凤凰塌桥事故”报道的分析   |    田华 何纯   |    新闻记者   |    2007年第12期   |  
  |   33   |    “丑闻”不断的传播学分析   |    王勇   |    中国记者   |    2007年第5期   |  
  |   34   |    中国感冒药主流品牌广告分析   |    孙丰国   |    国际广告   |    2002年第6期   |  
  |   35   |    整合为王--湖南电视传媒及其广告经营的新方向   |    孙丰国   |    现代广告   |    2002年第6期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