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合彩app

六合彩app > 学院动态 > 正文

文心大讲堂:现代文学研究谈屑

文章来源: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 2025-11-11

11月6日上午,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吴宝林副教授在六合彩app 文科楼215会议室作题为“从想法到写法,从问题到选题,从积微到转生——现代文学研究谈屑”的学术讲座。讲座由六合彩app 马正锋副教授主持,中文系教师及25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参与。

吴宝林以“从想法到写法”的转换为切入点,明确学术研究的核心动力源于问题意识,学会提问是研究的起点。他强调,研究并非孤立进行,需从不同角度深挖问题本质,在不同材料、问题之间建立有机联系,既要衔接学术史脉络,也要与当下经验、历史变革过程相结合,让研究对象“活”起来。

针对 “想法如何落地为文字” 的核心问题,吴宝林构建了一套清晰的生成逻辑。他认为,初始想法往往是模糊的感受、语感、或不成形的判断,虽然模糊却极具价值。同学们可以通过及时记录读书笔记等方式留存想法,逐步将模糊念头转化为具体问题。他还特别强调,写作本身具有生成性,在书写过程中不仅能明晰问题脉络,还能诞生全新思路,实现从个人经验到学术表达的完整转化。

在问题与选题的关系上,吴宝林用“问题是发动机,选题是汽车”的比喻,生动阐释了二者的关联。他指出,选题需具备延展性,做好学术史定位,明确自身研究在学科脉络中的位置,同时兼顾现实意义。同时,吴老师倡导“积微成著”的理念,强调学术研究 70% 的工作是隐形的阅读与积累,硕士阶段应重点深耕书目、夯实基础,而非急于追求文章发表。大量经典阅读能培养对研究对象的语感与认知,为后续学术 “转身” 奠定基础——所谓 “转身”,便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,完成自身研究能力与学术生命的升华。

吴宝林勉励在场同学,学术研究是充满“隐形工作”的“慢成长”,要学会在 “坐冷板凳” 的积累中坚守初心,通过一次高水平写作实现能力的本质提升,为今后的学术道路奠定坚实基础。

5

(黄晓青)